close

華麗一族系列之三:浙江餘姚陳家

原發表日:08/04/2008

中國浙江省慈溪縣官橋村(現餘姚市三七市鎮)出身的陳布雷,為茶商之子,父親陳依仁與祖父經商於浙江與江西間,出生後次年,生母應氏即去世。

家族中堂兄陳屺懷(1872--1943),清朝舉人,同盟會元老、著名文人。同盟會期間領導寧波光復。曾任浙江省政府、浙江省府委員、杭州市長、創立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南京擔任民國政府參事、浙江省戰時臨時政府副議長、議長。除了是陳布雷思想上的啟蒙,也協助堂弟妹的教育。

1.
陳布雷 1890--1948),原名陳訓恩,筆名布雷。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第四名畢業。任職上海天鐸報,1927年加入國民黨,同年4月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5月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次年任時事周報總主筆,創辦新生命月刊。19298月至19344月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19345月任國民黨軍委會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1936年至1945年,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民黨中央委員。1946年任國府委員。1947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代理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19481113日自殺身亡。

陳布雷生前跟隨蔣介石達21年,是蔣介石最倚重的文膽,包含抗戰前夕蔣發表的廬山談話、告黃埔同學書、抗戰建國周年紀念告全國軍民書等,以及我們現在看到的「蔣公嘉言錄」,幾乎都出自陳布雷之手。當然也包括造神運動的產物,紀錄西安事變的西安半月記。

元配楊宏農(品仙),生女陳璉因病過世。續弦王允默。

1.1
陳遲,1919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公費留美、康奈爾大學農學博士。抗日時期,在甘肅研究引種甜菜、製糖、研究西部乾旱沙漠化地區的水土保持。來台後,曾任台灣糖業公司、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亞洲開發銀行。

1.1.1
陳師孟(1948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是年大學聯考榜首),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臺北市副市長、中央銀行副總裁、總統府秘書長、台灣大學教授、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凱達格蘭學校校長。

1.2
陳過,浙江醫專畢業,天津中央醫院保送,得聯合國衛生組織資助,公費留美。歷任浙江醫學院教授,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廳長,是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2.1
陳重華,原為「赤腳醫生」,自學獲得大專文憑。獲得藥劑師、衛生宣教主管技師等中級技術職稱。任杭州市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指導站站長,市計生委副主任,民革杭州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主委。19974月,當選為杭州市副市長,分管文化、衛生、體育、廣電、新聞出版、計劃生育等工作。五年後連任。

1.3
陳適,同濟大學畢業,鐵路工程師,國民黨曾派到奧地利工作。

1.4
陳遂(1926-1962),上海交大畢業、建設中學教師。文革被送到寧夏勞改,1962年大饑荒誤食毒草不治。

1.5
陳礫(1929--2006),原名陳遠,生於上海市。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參與創辦天津日報,天津日報組長、天津人民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長、社長、黨組書記、天津市出版局副局長、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中國日報社總編輯。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顧問委員會會員、美國傳記協會研究顧問委員會榮譽成員。

1.6
陳綉(1918--?),杭州師範學校高中師範班畢業,共產黨員。

1.7
陳璉(1919--1967),原名陳憐兒,杭州高等學堂、昆明西南聯大、重慶中央大學畢業。1947年與袁永熙結婚月餘,兩人因涉嫌為共產黨間諜被捕,解赴南京,蔣介石親自審問後釋放。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青年團中央委員、少年兒童部部長、中央華東局宣傳部文教處處長。1967年文革時跳樓自殺。

夫袁永熙(1917--1999),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聯大中共的第一支部書記、清華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學運領袖。祖父袁照黎清朝舉人,曾任河南確山知縣、觀察使,負責督黃河水利工程。父親袁祚廙,任袁世凱的幕府,後任營口道台的官職、北洋政府鳳陽鹽關的總監,後來又當上了山東棗莊中興煤礦的董事長和北京(電)報(電)話局的局長,並經營商事,兩位姑媽分別嫁到清朝「盛京將軍」趙爾巽家及軍閥徐世昌家。姐夫是前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文系教授,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50-1956)、駐美大使(1956-1961)、總統府資政的葉公超、另一個姐夫為清大孫國華教授。長兄袁永輝,畢業於北京清大,八路軍山東縱隊參謀處作戰科科長,1941年在山東解放區的搶救運動中被當作潛伏敵特被槍決。

袁永熙與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及其女兒朱彩芷、吳晗、劉崇樂教授等人交好,加上葉公超等人,在陳布雷決定這們親事時,有舉足輕重的加分效果,兩人在北京市長何思源證婚下完婚。後因袁被打為右派,兩人離婚,小孩改姓,但卻保留袁家家譜的名字。袁永熙獲得平反以後,在河北南宮縣中學教書,最後的職位是北京經濟學院院長,曾主持編寫成中國第一套人口叢書。袁後來再娶南宮中學化學教師張蘭芬。

1.7.1
陳必泓:上海市華天成律師事務所副主任。
1.7.2
陳必大:大學教師。

2.
陳訓懋,原為父親陳依仁屬意的接班人,早逝。

3.
陳訓慈(1901--1991),國立東南大學畢業。曾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擔任編譯工作、曾任任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和國立浙江大學歷史地理系教授、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浙江省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浙江省委顧問。

著名學者、出版家、文史工作者工於詩詞,擅長古文,著有五卅慘史、世界大戰史、晚近浙江文獻述概等。曾先後創辦多種刊物,包括浙江圖書館館刊、圖書展望、讀書周報、文瀾學報等。抗日時創辦抗敵導報。對日戰爭時主持將杭州文瀾閣館藏四庫全書運抵富陽縣再送貴州省貴陽市。寧波天一閣藏書9000多冊,運到浙江省南部的龍泉縣。戰後再悉數轉運回杭州和寧波。 

4.
陳訓畬(1907—1972),上海同文書院畢業,日本事務的專家。民國時期著名報人。曾任中央社總編輯和中央日報社的社長、香港國民日報、香港時報社長、政大新聞系教授。

5.
陳訓惠(叔時) 留學日本,對日戰爭時曾任外交部亞東司專員、駐智利領事、任中共北京國際關係研究所。

6.
陳訓願(叔同)1911-2004)留學日本,前新生報社長、國民黨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妻周痕靜。

7.
陳若稀(靜娟)
夫曾為蔣介石侍從室秘書翁祖望,學者。

7.1
長子翁澤永,抗戰時在重慶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秘書。

7.2
女翁郁文(郁文)11歲即投身抗日救亡洪流,18歲中學畢業後參加新四軍浙東縱隊,加入共產黨。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從事學運,聯合晚報記者。

夫喬石(1924-),浙江定海人,生于上海。原名蔣志彤。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紀委書記、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政治局常委、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7.2.1
○○(回復原姓),北京醫學院畢業、協和醫科大學碩士、休士頓醫學院博士,美國大學助理教授。

8.
陳玲娟(1913-),教師。

********************************************
後記:

我在下標題的時候,其實有些猶豫,怎麼感覺好像寫到別的國家

陳布雷家族,因為亂世而崛起,也因為亂世而分崩離析。雖然從史料觀之,陳布雷任官二十多年,清廉自持,卻也不得不承認,因為陳布雷的官銜與地位,或許也是非自願性的得到些方便(例如次女陳璉的匪諜案,如果是一般百姓,早就被槍斃啦!還勞動蔣介石親自審問),但大體上,陳布雷在中國與台灣歷史上地位,仍是肯定居多。對陳家來說,陳布雷對蔣政權鞠躬盡瘁,落到被迫自殺的下場;他的愛女,也在二十年後,在文革中自殺。

陳家一家三代,在中國與台灣近代歷史中,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及民進黨各佔一席之地,甚至第三代的陳師孟與陳重華堂兄妹,同時間分別擔任台北市副市長及杭州市副市長。陳家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悲劇的縮影,漢賊不兩立下的祭品,因為對於政治議題的認知不同,導致親人間的不相往來,甚至交相指責。

陳布雷與陳璉父女,迥異的政治立場,卻是同樣的下場,命運的安排,讓人不勝唏噓。大時代的故事,動盪中參雜悲憐、權威中傳遞溫情、無奈中結合因果,或許60年前,陳布雷早就看透這一切,他慇慇地告誡子孫不要參與政治,卻一個個地往下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們的選擇是啥?會不會有改變?

對陳師孟來說,國民黨害死祖父,共產黨害死姑媽,他卻成長在忠黨愛國的國民黨教育體制之下,「一百行動聯盟」的驚天運動,把他徹底從威權中喚醒,活躍於外獨會,進而成為民進黨政府內重要的一員,是比較特殊的例子。

另外,陳師孟的叔公陳訓願,曾任新生報社長、國民黨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退休後居住於美國,2004年以93高齡在浙江慈溪,慈湖中學的母校(同時也是幾位哥哥讀過的學校),以自己以及夫人周痕靜名義設立獎學金。我一直弄不懂的是,這些外省第一代的高官,在中國成長,經過戰亂,逃難來台,在這裡賺了大半輩子的新台幣,退休後抱著新台幣換成的美金在美國安養天年,還不忘支援當年那個打跑他們的共產黨,這樣的心態,很是扭曲,甚難理解。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國共產黨對於文革中自殺的陳璉做出平反,但中國國民黨對於曾立下汗馬功勞的陳布雷,一甲子過去了,誠意何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young32 的頭像
    chyoung32

    克莉絲汀愛戀福爾摩莎

    chyoung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